“摆摊”“赶集” ,这个“夜市”很特别!

发布时间:2025-07-02 17:12    来源:综合部    浏览次数:

“一双手,一项技能,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来试试!”傍晚,在海宁马桥街道河滨汇街区式商业综合体户外草坪,一个“特别”的摊位上设置了展板、模拟人、宣传折页、AED、急救包……吸引大批市民驻足“赶集”。原来,这是博爱365讲师团志愿者正为市民耐心讲解急救知识、细心指导操作技巧,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投入到“摆摊”中。

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急救夜市”拉开帷幕,志愿者通过快问快答、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等方式,向市民讲解急救知识,传授心肺复苏、AED使用、止血包扎、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见急救技能。市民们在指导下完成心肺复苏操作、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等练习,不少围观群众掏出手机记录操作要点,可谓“热力值”拉满。“急救夜市”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茶余饭后的打卡地。

图片1.png

立足小切口 防范大风险

为大力构建普及化,现场化、社会化的全民急救体系,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、提升生命健康的必要性,海宁“急救夜市”搬进乡村集市文化休闲广场,开展“亲子急救日”活动,将急救课堂搬到市民身边。

“课堂”内容“按需定制”,紧密结合市民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,如心肺复苏、气道梗阻、溺水、触电、中暑等,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知识培训,广泛发放宣传资料,让百姓能够学到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。用两个小时的一场“急救夜市”培训、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切口入手,家门口的“课堂”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急救意识和观念。“一直想学急救知识,但没找到机会,这种广场教学太方便了!”先锋社区的好多小朋友,在家长的鼓励下自告奋勇参与到心肺复苏技能学习中,练习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,争做社区和校园的急救英雄。

图片2.png

提供小服务 构建大民生

近年来,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护培训和急救设备配备,尤其是对外卖骑手、快递小哥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急救培训,让他们成为走街串巷的“流动急救员”,成为让城市生命救援的先行者,“急救夜市”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同时,海宁市红十字会在马桥小镇广场商业综合体建立“红十字救护驿站”,让急救普及真正走进商圈。新就业群体在等待接单休息之余,主动加入学习急救技能。“我们天天穿梭在大街小巷,有着人多、地熟的优势,学会这项新技能,遇到突发事件时就能够自救和互救,非常有意义!”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这样说道。新就业群体的高度参与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自救互救水平,让急救培训更接地气、更有收获,发挥更大作用。

图片3.png

开设小地摊 带动大资源

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,快节奏、高效率、强压力是广大市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常态。开设“急救夜市”初衷是为了改变传统培训受场地、时间限制,采用“固定”时间(即固定每周末的18:00至20:00),以灵活、亲民的形式,让急救技能成为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一门生命必修课。

在人流密集的商圈、步行街、广场、公园等公共场所“摆摊”,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学习和亲身体验,吸引更多市民在逛街、遛弯、跑步中学急救,覆盖上班族、亲子家庭等群体。“急救夜市”的出现有效满足了群众类别化、差异化需求,利用碎片化时间、学习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,能让大家在危急关头会救、敢救,营造“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”的文明新风尚。

图片4.png